
不论四季轮转,花开花落
不管风吹雨打,坚守山头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以无言誓明志,以行动见忠勇
让我们一起来看北航退役大学生士兵
宋长运的故事
个人简介
宋长运,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2023年至2025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警卫专业。服役期间担任副班长职务,参加三次地方中学生军训任务,筹划完成连队荣誉室建设,多次抽调团机关工作,参与2024年空军公开招录专业技能类文职人员考务工作。荣获“四有”优秀士兵2次,服务保障嘉奖2次。
1.当初为什么选择大学期间投身军队?
参军入伍的念头萌发于高二兵役登记时。刚满18岁的我本计划高中毕业便投身军营,却因疫情打乱节奏,这个遗憾一直延续到大学。大一下学期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我主动联系武装部确认视力要求后,立即预约全飞秒手术,术后严格护理三个月,视力稳定恢复至5.0。经过系统准备与体能训练,终于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层层选拔,于2023年3月正式踏上军旅征程。

2.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活吗?
部队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苦,但也不会像《士兵突击》、《火蓝刀锋》等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般总是热血沸腾。我所在的单位属于后勤领域,除了日常的战备和训练,主要负责保障类工作,但是这份默默无闻的坚守也至关重要,任务就是做好警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军事区。

真正进入到部队后,并不是充满高强度的训练,更多的是职业化的日常保障工作,同时也会积累丰富的基层和机关内的工作经验。这种体验更接近在一个组织严密的公司部门工作。
七百三十天的轮岗,看惯了驻地那片山春绿秋黄,站岗时总盼着换班哨声,如今退伍了,那些数着秒过的两小时岗哨,倒成了我记忆里最结实的锚点。

3.可以谈谈当兵两年你的收获吗?
参军入伍前,大家可能以为最显著的改变会是体魄,但真正淬炼出的却是精神韧劲。在集体熔炉里,团结意识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都在重塑着我看待世界的维度。

而真正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是部队教会我的“先抓住机会再长出本事”的胆量。面对文书岗的摄影任务,我明明连相机都没摸过,却硬着头皮举手说“我会”。从通宵研究PS修图到独立完成全连证件照,这场被任务倒逼的成长让我顿悟:军营最珍贵的馈赠,是让你相信每个“我不行”里都藏着“我能学”的可能。这种敢于接住未知挑战的底气,至今仍在我血液里奔涌。
4.在部队里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挑战?
当兵的时候,新兵连的训练确实很有挑战性。那时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格的军事技能学习,从清晨到夜晚,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操场上、训练场里摸爬滚打。高强度的训练让身体疲惫不堪,肌肉酸痛是常态,但更难熬的是心理上的挑战——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面对严格的纪律和陌生的战友,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也曾让我感到不知所措。不过,正是这段艰难的时光,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忍耐,也让我在磨砺中成长,逐渐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融入了这个光荣的集体。

再一个就是担任副班长期间,我需要与战友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可我年纪轻,兵龄短,班里还有不少比我年长,兵龄长的战友,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在学校,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部队与学校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我既要学习成长,又要帮班长分担班务。起初的三个月最为艰难,好在班长很支持我,帮我树立威信,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这段经历让我成长飞快,也让我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我所在的部队是一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的仓库类型单位,是建国后第一批成立的部队之一。我们的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简陋的工具和手炸药包开垦荒地,建设库房,展现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开荒牛”。在营区库门口,有一片桃树林,它不仅是营区的风景,更是我们部队精神的象征,每棵桃树都纪念着一名牺牲的烈士,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为国捐躯的精神。
6.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吗?尤其是对想要参军入伍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
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想说,如果你们正在考虑参军的事情,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政策,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参军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对心智的磨练。在部队中,你们会经历严格的训练和纪律要求,这将帮助你们调整心态,学会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四的同学们参军,可能会更容易适应部队的生活节奏,因为你们的心理更加成熟,生活经验也更为丰富。希望你们勇敢地迈出这一步,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军旅篇章!

不论四季轮转,花开花落
不管风吹雨打,坚守山头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以无言誓明志,以行动见忠勇
让我们一起来看北航退役大学生士兵
宋长运的故事
个人简介
宋长运,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2023年至2025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警卫专业。服役期间担任副班长职务,参加三次地方中学生军训任务,筹划完成连队荣誉室建设,多次抽调团机关工作,参与2024年空军公开招录专业技能类文职人员考务工作。荣获“四有”优秀士兵2次,服务保障嘉奖2次。
1.当初为什么选择大学期间投身军队?
参军入伍的念头萌发于高二兵役登记时。刚满18岁的我本计划高中毕业便投身军营,却因疫情打乱节奏,这个遗憾一直延续到大学。大一下学期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我主动联系武装部确认视力要求后,立即预约全飞秒手术,术后严格护理三个月,视力稳定恢复至5.0。经过系统准备与体能训练,终于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层层选拔,于2023年3月正式踏上军旅征程。

2.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活吗?
部队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苦,但也不会像《士兵突击》、《火蓝刀锋》等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般总是热血沸腾。我所在的单位属于后勤领域,除了日常的战备和训练,主要负责保障类工作,但是这份默默无闻的坚守也至关重要,任务就是做好警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军事区。

真正进入到部队后,并不是充满高强度的训练,更多的是职业化的日常保障工作,同时也会积累丰富的基层和机关内的工作经验。这种体验更接近在一个组织严密的公司部门工作。
七百三十天的轮岗,看惯了驻地那片山春绿秋黄,站岗时总盼着换班哨声,如今退伍了,那些数着秒过的两小时岗哨,倒成了我记忆里最结实的锚点。

3.可以谈谈当兵两年你的收获吗?
参军入伍前,大家可能以为最显著的改变会是体魄,但真正淬炼出的却是精神韧劲。在集体熔炉里,团结意识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都在重塑着我看待世界的维度。

而真正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是部队教会我的“先抓住机会再长出本事”的胆量。面对文书岗的摄影任务,我明明连相机都没摸过,却硬着头皮举手说“我会”。从通宵研究PS修图到独立完成全连证件照,这场被任务倒逼的成长让我顿悟:军营最珍贵的馈赠,是让你相信每个“我不行”里都藏着“我能学”的可能。这种敢于接住未知挑战的底气,至今仍在我血液里奔涌。
4.在部队里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挑战?
当兵的时候,新兵连的训练确实很有挑战性。那时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格的军事技能学习,从清晨到夜晚,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操场上、训练场里摸爬滚打。高强度的训练让身体疲惫不堪,肌肉酸痛是常态,但更难熬的是心理上的挑战——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面对严格的纪律和陌生的战友,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也曾让我感到不知所措。不过,正是这段艰难的时光,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忍耐,也让我在磨砺中成长,逐渐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融入了这个光荣的集体。

再一个就是担任副班长期间,我需要与战友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可我年纪轻,兵龄短,班里还有不少比我年长,兵龄长的战友,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在学校,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部队与学校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我既要学习成长,又要帮班长分担班务。起初的三个月最为艰难,好在班长很支持我,帮我树立威信,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这段经历让我成长飞快,也让我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我所在的部队是一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的仓库类型单位,是建国后第一批成立的部队之一。我们的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简陋的工具和手炸药包开垦荒地,建设库房,展现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开荒牛”。在营区库门口,有一片桃树林,它不仅是营区的风景,更是我们部队精神的象征,每棵桃树都纪念着一名牺牲的烈士,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为国捐躯的精神。
6.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吗?尤其是对想要参军入伍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
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想说,如果你们正在考虑参军的事情,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政策,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参军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对心智的磨练。在部队中,你们会经历严格的训练和纪律要求,这将帮助你们调整心态,学会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四的同学们参军,可能会更容易适应部队的生活节奏,因为你们的心理更加成熟,生活经验也更为丰富。希望你们勇敢地迈出这一步,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军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