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北航毕业生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
发布时间:2023-07-03 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承办的“北京市第六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评选结果公布。我校毕业生韩大利、刘博铭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自评选开始以来,我校已有四名退役学子获评此项荣誉。

 北京市第六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评选工作自去年12月启动,经过广泛发动、逐级推荐、资格审核、政治考核、述优答辩等环节,在全市2万余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中评选出30名素质过硬、事迹突出的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韩大利、刘博铭凭借着个人在部队、学校和工作单位的优异表现,在此次评选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充分展现了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附: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的2名北航毕业生简介及优秀事迹


 韩大利,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2008年-2010年服役于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某旅,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一次、嘉奖两次。现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

 “军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着我,我崇拜军人,立志也要成为军人!”2007年9月,韩大利考入北航。2008年12月,他响应号召,携笔从戎,奔赴军营,成为北航历史上第三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士兵。

 争做尖兵,锻造战略铁拳。初入军营,不仅内务要过关,训练更要过硬,第一次摸底考核,他的各项训练成绩都不错,唯独单杠成绩不理想。好强的韩大利不服输,经常自己加练,手心的血泡磨破了,连皮带肉扯下一大块,他就拿毛巾裹住伤口,忍痛继续训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单杠就达到了优秀水平。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刻苦的精神,韩大利初入军营便崭露头角,获新兵营嘉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号手就位”成为他严阵以待的冲锋令。韩大利所在的部队驻地,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洞库测试间成为了他的主要“练兵场”。下连后,成为一名导弹号手的他,担负着发射全流程的中继任务。作为号手,韩大利需要背诵近千条规程,熟记近百套流程,每天每个动作要重复数十遍。为了尽快担负起号手职责,他利用在洞库值守、站岗执勤的间隙默记默背、理解领悟。很快,韩大利便成长为一名导弹精兵,并在旅年度综合军事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韩大利还担任了连队文书、枪械员,凡是他所负责的工作,都以高标准完成。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韩大利先后荣获了嘉奖、优秀士兵、理论学习之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同年兵里唯一的党员。直到退伍前夕,他依然积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工作,向新兵传授军事技能,帮助其更快适应岗位。两年的军旅生涯,韩大利将青春融入国防建设,将号位当作历练舞台,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练就了他的铮铮铁骨。

 刘博铭,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2013年-2015年服役于空军某部,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一次、嘉奖三次。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先后荣获嘉奖三次、三等功两次。

 红色种子埋心间,矢志报国强军梦。1991年,刘博铭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1996年夏天,刘博铭所在的村庄被冲破河堤的洪水淹没,他回忆道:“那时懵懂的我深刻地记得是穿绿色军装的叔叔划着皮艇把我们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我第一次把‘勇敢’、‘伟岸’与军人联系到了一起。从那时起,那颗属于党和国家的红色种子埋在了心里。”2009年,刘博铭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毕业之际,他了解到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信息,便立刻提交了入伍申请并如愿穿上了军装,儿时心中的那颗红色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身披天蓝迷彩,锻造理想信念。在空军部队服役期间,刘博铭的生活更多是坚韧性格的磨炼,肌肉记忆的锻炼和守护祖国蓝天的责任。刘博铭经常用所学知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上级的一致赞赏,“大学生士兵”是对他的肯定,但是刘博铭并未因此而骄傲,他有难攻坚、有苦先上,留给战友的始终是自己坚实的后背,在与战友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的日子中刘博铭收获了满意的军旅印记。

 两年的军旅生涯,刘博铭训练刻苦,参加多次演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日常训练多次被树立为标杆,突出的表现让他荣获了三次嘉奖和一次“优秀士兵”。他说:“两年军旅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了性格,褪去了稚气,学会了在平凡岗位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践行藏蓝使命,更书忠诚担当。2015年9月,刘博铭脱下了军装,2016年9月,他带着退伍时连长“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嘱托,穿上了藏蓝色的警服,投入到人民警察的队伍里。部队留给刘博铭的坚韧性格和不服输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他在人民警察的岗位上把忠诚、使命、责任、担当写入自己的血脉中。


责任编辑:学生处
2名北航毕业生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
发布时间:2023-07-03 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承办的“北京市第六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评选结果公布。我校毕业生韩大利、刘博铭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自评选开始以来,我校已有四名退役学子获评此项荣誉。

 北京市第六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评选工作自去年12月启动,经过广泛发动、逐级推荐、资格审核、政治考核、述优答辩等环节,在全市2万余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中评选出30名素质过硬、事迹突出的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韩大利、刘博铭凭借着个人在部队、学校和工作单位的优异表现,在此次评选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充分展现了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附:获评“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的2名北航毕业生简介及优秀事迹


 韩大利,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2008年-2010年服役于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某旅,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一次、嘉奖两次。现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

 “军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着我,我崇拜军人,立志也要成为军人!”2007年9月,韩大利考入北航。2008年12月,他响应号召,携笔从戎,奔赴军营,成为北航历史上第三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士兵。

 争做尖兵,锻造战略铁拳。初入军营,不仅内务要过关,训练更要过硬,第一次摸底考核,他的各项训练成绩都不错,唯独单杠成绩不理想。好强的韩大利不服输,经常自己加练,手心的血泡磨破了,连皮带肉扯下一大块,他就拿毛巾裹住伤口,忍痛继续训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单杠就达到了优秀水平。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刻苦的精神,韩大利初入军营便崭露头角,获新兵营嘉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号手就位”成为他严阵以待的冲锋令。韩大利所在的部队驻地,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洞库测试间成为了他的主要“练兵场”。下连后,成为一名导弹号手的他,担负着发射全流程的中继任务。作为号手,韩大利需要背诵近千条规程,熟记近百套流程,每天每个动作要重复数十遍。为了尽快担负起号手职责,他利用在洞库值守、站岗执勤的间隙默记默背、理解领悟。很快,韩大利便成长为一名导弹精兵,并在旅年度综合军事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韩大利还担任了连队文书、枪械员,凡是他所负责的工作,都以高标准完成。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韩大利先后荣获了嘉奖、优秀士兵、理论学习之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同年兵里唯一的党员。直到退伍前夕,他依然积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工作,向新兵传授军事技能,帮助其更快适应岗位。两年的军旅生涯,韩大利将青春融入国防建设,将号位当作历练舞台,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练就了他的铮铮铁骨。

 刘博铭,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2013年-2015年服役于空军某部,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一次、嘉奖三次。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先后荣获嘉奖三次、三等功两次。

 红色种子埋心间,矢志报国强军梦。1991年,刘博铭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1996年夏天,刘博铭所在的村庄被冲破河堤的洪水淹没,他回忆道:“那时懵懂的我深刻地记得是穿绿色军装的叔叔划着皮艇把我们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我第一次把‘勇敢’、‘伟岸’与军人联系到了一起。从那时起,那颗属于党和国家的红色种子埋在了心里。”2009年,刘博铭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毕业之际,他了解到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信息,便立刻提交了入伍申请并如愿穿上了军装,儿时心中的那颗红色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身披天蓝迷彩,锻造理想信念。在空军部队服役期间,刘博铭的生活更多是坚韧性格的磨炼,肌肉记忆的锻炼和守护祖国蓝天的责任。刘博铭经常用所学知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上级的一致赞赏,“大学生士兵”是对他的肯定,但是刘博铭并未因此而骄傲,他有难攻坚、有苦先上,留给战友的始终是自己坚实的后背,在与战友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的日子中刘博铭收获了满意的军旅印记。

 两年的军旅生涯,刘博铭训练刻苦,参加多次演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日常训练多次被树立为标杆,突出的表现让他荣获了三次嘉奖和一次“优秀士兵”。他说:“两年军旅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了性格,褪去了稚气,学会了在平凡岗位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践行藏蓝使命,更书忠诚担当。2015年9月,刘博铭脱下了军装,2016年9月,他带着退伍时连长“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嘱托,穿上了藏蓝色的警服,投入到人民警察的队伍里。部队留给刘博铭的坚韧性格和不服输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他在人民警察的岗位上把忠诚、使命、责任、担当写入自己的血脉中。